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是推動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重要
政策工具,高質量碳排放數據是市場有效運行、切實發揮
減排作用的根基。2024年9月起,生態環境部相繼印發了
水泥、鋁冶煉、
鋼鐵行業(以下簡稱三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指南及核查技術指南,為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工作提供了數據質量管理制度和技術支撐。近日,又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標志著三行業正式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我國構建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和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高質量碳排放數據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基礎支撐
以高質量數據為核心要素,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落地和目標實現。真實、完整、準確的碳排放數據是碳排放交易體系的關鍵要素。經初步統計,作為傳統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鋼鐵、水泥和鋁冶煉行業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2.6萬噸的企業約1500家,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約30億噸,此前已連續多年開展年度碳排放報告及核查工作。三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后,市場管控的重點排放單位數量將增至4000家左右,覆蓋排放量(含間接排放)約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60%以上。在發電行業已實現月度和年度碳排放數據報送、統計的基礎上,三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也將開展同模式數據管理。通過對上述規模體量的碳排放進行管控、形成月度和年度核算數據,將進一步精準發揮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在
碳市場中的作用,進一步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助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以高質量的碳排放數據堅實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制度的科學制定、落地實施、成效評估等頂層設計需求,有助于根據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高質量實現“雙碳”目標。
以高質量數據筑基提質,進一步提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減排成效。數據質量管理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核心工作,碳排放數據質量將直接關系碳排放配額分配是否科學合理、市場能否健康有序運行,進而影響市場機制促進溫室氣體減排作用的發揮,是一項兼具系統性和長期性、“保底線、守紅線”的艱巨任務。自2021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運行以來,“國家—省—市”三級聯審監管機制不斷健全,“日常監管+大數據篩查+監督幫扶和飛行檢查+能力建設”多措并舉,發電行業碳排放數據質量全面改善,數據報送的時效性、規范性、準確性大幅提升,企業碳排放管理能力顯著增強,全國發電行業總體減排成本在兩個履約周期內降低約350億元。2024年以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三行業核算報告和核查指南的發布,既對數據質量管理“嚴控、嚴查、嚴罰”提供了堅實的立法保障和管理依據,又為碳排放統計核算提供了統一的技術規范,助力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作用的有效發揮,進一步降低社會總體減排成本。
以高質量數據為驅動力,推動行業企業減排路徑動態優化和創新。高質量的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碳排放數據管理既是推動重點排放行業企業穩步推進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也是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應對碳邊境調節機制等有關機制的迫切需要。隨著國內外市場經濟環境變化、數字產業等新領域新業態持續涌現,高質量的碳排放數據將進一步促進數字技術與高排放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需求深度融合,形成“數字技術—數據要素—應用場景”三位一體的管理鏈條。通過開展高質量的碳排放和
碳資產管理,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抓牢各行業企業“生產端”碳排放、優化碳排放空間資源配置,更好地應用于行業企業減排路徑的深入探索與創新發展。
穩步推進并全面加強新行業數據質量管理
當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構建起“
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技術規范”的多層級制度體系,為納入行業的高質量碳排放數據管理奠定了以法治為核心的全要素管理體系。通過開展以下數據質量管理各項工作,實現源頭管理和事中事后監管協同,將有效提升三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數據風險識別等監管能力、相關技術服務機構專業能力。
全環節有序開展三行業數據質量管理。一是開展重點排放單位名錄管理,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按名錄確定的條件制定本行政區域內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并做好向社會公開、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以下簡稱管理平臺)企業賬戶開戶等工作;二是開展數據質量控制方案管理,重點排放單位應按有關規定和技術規范,完成數據質量控制方案制修訂工作并嚴格執行,方案將作為后續碳排放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的依據;三是開展月度信息化存證,重點排放單位應在每月結束后40個自然日內通過管理平臺完成關鍵參數、輔助參數以及支撐材料的存證,通過月度日常管理避免錯誤數據“積少成多”、
問題“由小變大”;四是開展年度排放報告報送和核查,重點排放單位應按時提交年度排放報告并配合接受技術審核,確認溫室氣體實際排放量;五是開展核查技術服務機構管理,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按有關規定對
核查機構的工作質量、合規性、及時性等進行評估,并向社會公開。
全方位實施“國家—省—市”三級監管。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建立“國家—省—市”三級監管的長效工作機制,在發電行業率先實施,三行業也將同步開展。一是針對數據日常管理實施三級聯審機制,月度信息化存證作為數據日常管理重點,是形成高質量碳排放數據的關鍵環節,對此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確保月度存證的完整性、及時性;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通過橫向比較、閾值判斷等方式開展技術審核;生態環境部通過大數據、大模型等技術手段,進一步篩查數據合理性、規范性,向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推送問題線索并督促整改。二是定期組織開展碳市場監督幫扶,聯合相關主管部門和專家對部分重點排放單位開展現場檢查,對問題線索逐一拉條掛賬、分類處理、整改銷號,持續跟進問題整改落實情況。三是不定期就數據質量典型問題開展飛行檢查,組織專家團隊赴現場開展執法檢查,進一步保障碳排放數據真實性,發揮“發現一案、震懾一片”的警示作用。四是持續開展各類能力建設,包括對不同市場參與主體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構建各級主管部門
答疑渠道、印發省市主管部門日常監管手冊等,進一步提高各方數據質量管理能力并拉齊尺度。
全過程納入碳排放數據信息化管理體系。依托管理平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形成碳排放數據信息化管理模式,一方面保障數據可追溯、防篡改,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術智能實現了異常數據預警、自動移交整改,形成全業務管理環節在線化、全流程數據集中化、綜合決策科學化的綜合管理體系。當前,發電行業年均審核數據逾300萬條,三行業納入后,審核數據總量預計將增長約一倍。全過程的碳排放數據信息化管理體系將實現四個行業穿透式監管,有助于將數據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同時緩解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監管壓力,進一步提升監管工作效率,保障高質量碳排放數據管理。
做好新納入行業高質量數據管理相關保障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工作的開展,標志著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正式進入碳排放數據常態化管理階段,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持續做好高質量碳排放數據管理的相關保障工作。
一是持續完善數據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結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階段性目標做好提前部署,在基本原則和方法上保障核算與核查相關技術規范的連貫性、完整性,進而確保數據可比性和配額分配公平性,為下一步分析與測算打好數據基礎并預留政策空間,并給相關方以明確預期。同時,加快建立完善碳排放計量與監測體系,推動計量器具配備和使用管理、檢定校準等工作的統一規范。
二是嚴格落實“國家—省—市”三級監管。當前三行業企業的數據質量管理仍處于起步階段,應依托“國家—省—市”三級監管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發揮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監管作用,將數據質量控制方案管理、關鍵參數月度審核、計量器具管理、原始記錄和臺賬管理等作為數據質量管理重點環節開展監督管理。
三是持續健全和創新碳排放數據信息化管理模式。持續完善管理平臺的數據篩查和管理分析等核心功能,加速推進有條件企業的計量器具外接端口數據與管理平臺對接,推動信息
化工具在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和提質增效。同時,通過強化數據統計和分析功能,進一步為開展碳排放形勢分析研判和完善碳市場有關制度規則提供支撐。
四是壓實數據質量管理相關主體責任。結合《條例》等有關制度文件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關工作部署,進一步壓實重點排放單位數據質量管理主體責任,增強其對真實、完整、準確的碳排放數據管理的責任意識。同時持續開展針對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三行業數據質量監管能力建設、擴充碳排放管理師資力量、提升碳排放管理執法水平,推動各方不斷提高數據質量日常管理工作能力,保障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穩健有序運行。